WHYLAB博主近日爆料,vivo首款混合现实头显vivo Vision已进入发布倒计时,官方正紧锣密鼓筹备相关活动。据透露,新机定位为“MR技术探索型产品”,主打轻盈佩戴、旗舰设计及生态联动三大特性,或成苹果Vision Pro在国内市场的首个强敌。
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实测强调,vivo Vision整机重量接近AirPods Max头戴式耳机(约385克),通过外置电池分体式设计大幅减轻头部负担,实现“长时间佩戴无压感”。这一设计直击行业痛点——苹果Vision Pro因重量问题被用户诟病“颈椎杀手”,而vivo通过优化力学结构与材质,显著提升舒适度。
从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提前体验的实拍图可见,用户仅需双指捏合即可完成基础操作,疑似支持手势交互与眼动追踪功能。例如:
手势指令:捏合确认、滑动切换界面;
眼动辅助:注视焦点自动触发按钮(注:具体交互逻辑待官方确认)。
这种“去控制器化”设计,大幅降低新用户学习门槛,也与Vision Pro的交互逻辑形成差异化竞争。
韩伯啸透露,用vivo Vision观看X200 Ultra拍摄的全景照片时,画面立体感与沉浸感“极具震撼”。这印证了vivo的生态战略——打通影像创作到MR消费闭环:X200 Ultra的2亿像素潜望长焦与3D拍摄能力,可直接为Vision生成空间视频内容,实现“拍完即体验”的无缝衔接。
尽管外观与Vision Pro相似(弧形玻璃面板+编织头带),但vivo Vision在细节处更显匠心:
精密接缝:摄像头模组与外壳过渡无割手感;
材质升级:淡蓝色金属边框呼应vivo手机设计语言;
外置电池:磁吸供电单元采用圆角造型,体积接近充电宝。
vivo明确表示,Vision是布局未来机器人“眼睛”的关键一步:
技术验证:通过MR头显积累空间计算(VSLAM定位)、环境感知能力;
场景孵化:探索家庭场景的混合现实交互,为消费级机器人落地铺路。
因此,其首代产品更注重技术展示而非大规模出货,后续迭代或将聚焦实用场景深化。
当轻盈佩戴遇上“捏合交互”,当手机影像跃入混合现实——vivo Vision试图用舒适度与生态联动,在苹果划定的MR赛道中开辟本土化路径。不过,其能否真正解决用户“非刚需”痛点,仍需待真实场景检验。